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人,有时真象处在一个巨大的搅拌机里,谁都由不得自己,在它强劲的涡流中,挣扎着,沉浮着,人的精神世界也被无情地扭曲着。生活的磨砺中,我常常感到疲倦和厌烦。

我曾将自己囚于一个小小的天地中,企图躲开纷扰的世界,去徜徉在自己的梦幻中,那是一个充满温馨与遐想的幻化世界,寄托着自己的理想与向往,这里的一切都是平和的,纯真高尚,光明灿烂,质朴无华。然而,这种理想又是多么具有“乌托邦”与“罗曼蒂克”意味。是啊,作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员,又怎能逃得开社会而不食人间烟火呢?精神的乐园终归化为梦幻无情地在眼前消失,取而代之的仍是烦恼与困惑。这才是人的真正生活!太无情了,我为此曾经迷茫。

记得带同学到丽江写生,特有的地理位置造就并保持了值特有的风俗民情,就现代社会比较而言,这里的人们已是太纯朴、太善良,以致我来不及一番思索与品味,就魔力般地爱上了这个偏僻却美丽的地方,真想举家迁到平静地生活一辈子,那该多有意思。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同学们躲在村口的屋檐下写生,独我一人偷偷溜到村外的小菜园中。田边一泓泉水清澈见底,池边树木葱葱,烟雨朦胧中,池水与山树相映,回首身披蓑衣正劳作在花园般菜田里的农人,我的心醉了,这里没有任何的喧嚣与纷争,如此平静而幽雅的世界,俨然理想的世外桃源。我忘记了一切,蒙蒙细雨中竟不知不觉呆呆地漫步徘徊了一天。

我喜欢沉静的世界。

我只能用自己的画笔去追寻和延伸着自己的理想与向往,甚至生活的迷茫与无措。我始终偏爱具有古典意味的和谐之美,它的静穆与典雅,他的魅力总是永恒。

我常常选择女性人体及荷花之类作为表现题材,这是因为他们的形态正好承载了我的精神与理想,他们有着共同的内在因素,一种柔和之美,我喜欢这种柔和之美,它容易讲我的精神带入另一个情境的世界,一个静谧、澄彻而神秘的世界。我用淡雅轻幽的色彩与笔触,心平气和地、不急不躁地营造着画中的每一笔色彩,它是我精神向往的凝结,形象常是游离于梦幻与现实之间,多是我采集生活之后的主观“臆造”,薄雾般的含混之中,气氛和谐而朦胧,形体不求十分确切,静谧中力求透出内在生命的神灵,留给他人一定的畅想空间,这使我常常想起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观念上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国人独特的绘画思想,其中在意境上的追求,真是西方绘画无论如何也不能企及的,这大概也是西方人至今不能读懂中国绘画的根本之一吧。

画画实在是同时充满了欢乐与痛苦,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化痛苦为快乐,真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曾与朋友看过一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历代绘画珍品仿真印刷展览,透过古人的作品,首先折服我的并不仅是他们精湛的技艺,更是他们那种隐藏在画里的思想和人生理念。与古人相比,今天的人们真是浮躁多了。

中国早有“画如其人”的说法,我是相信画是跟人作画的心境有联系的,而且也更认为画儿最终是要与人发生关系的,否则,人们还做他干什么?今天的人们精神上已是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压力,人们的心灵是需要哪怕片刻的修养和抚慰,如果尚能以自己的画笔将自己美丽的梦幻传达给他人,即自娱又慰人,岂不也算是为净化人类的精神世界作了一点儿有益的事情。

  来源 :网络




上一篇油质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如何

下一篇心象的塑造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