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在创作大型紫砂陶浮雕过程中,材料和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形成大型紫砂陶浮雕艺术的主要风格。我所谈的大型紫砂陶浮雕艺术作品指的是规模较大,并且已经应用到室外大型建筑或独立建设的艺术墙体之上,不仅拥有几百到几千平方米的面积,甚至还拥有几百吨以上的重量,并且是用紫砂陶材料创作烧成的大型浮雕艺术品。它是具备建筑感和占有广大空间的环境艺术,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创作工程。比如坐落在深圳的《万福壁》和《胜利大营救》等大型紫砂陶浮雕作品。
在大型紫砂浮雕创作中,原材料的特性被应用得淋漓尽致。雕塑本来就是材料的艺术,材料能决定其艺术作品的风格。20世纪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曾讲过:“每种材料有它的特定品质,每个雕刻的观念,需要某种材料。我一直喜欢直接在雕刻材料上用刀,罗丹是用铸的,米开朗基罗用凿子。前者给雕刻材料加重量,后者从雕刻材料减重量。我天生是打石头的好手,现在我是用手掌铸雕刻的外型。”大师的论断虽然表面上强调的是技法,但无可否认也是在说材料和观念已经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这也就说明了雕塑艺术本身的物质性,必须使用材料来表达思想意识。紫砂陶既是一种古老的材料,也是一种现代的材料,在创作中关键是从主观上如何使用它并显示它独特的美,创造具有时代气息和深邃文化内涵的现代风格的雕刻艺术作品才是最终目的。
紫砂陶材料决定雕刻艺术的创作风格,深刻地认识这种材料就能找到创作的方向,了解它所能承担的空间表达的深度。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将其烧制成十几厘米厚的实心紫砂陶砖,并且摸索到了最适合雕刻创作的时机是在泥坯砖未干透之前的一段时间。此外由于紫砂陶在使用时有很大局限性,特别是应用在大型浮雕或作为圆雕表面的装饰时,都会显露出纵深厚度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这种材料还有另外一个缺点,那就是必须将泥坯有机地分成块状来使用,不能直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怎样将紫砂陶材料应用时的这些缺点转化为优势,成为创作前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大型紫砂陶浮雕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观念上的突破,传统的紫砂陶只能制作成小件工艺品和实用器等,而且原材料开发稀少和贵重,观念又保守,不曾大规模地应用于室外雕塑和建筑上。我努力改变了这种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观念,将紫砂陶的实用范围扩充到一个新的领域并探索出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一切均离不开在材料选用上多作文章,更离不开更新观念,当我读到著名雕塑家展望先生所写的《观念表达——作为当代艺术的基础》一文时很受启发。其中第二段是这样论述的:“雕塑区别于其它画种的特点,即是它的物质性。其实雕塑通过物质表达思想,才证明了雕塑存在的意义,它这种物质空间也不是靠所谓的虚拟空间,它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品,如果有虚拟空间,也是指精神空间。这种物质也不是简单的现成品,它很强调制作。这种制作常常被一般人看作是很古老的,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但就像观念摄影一样,如果也给同样的传统制作一个新的诠释,那恰恰是观念与雕塑结合的关键点。”这一论段颇有新意,虽然他把物质材料与观念都作为雕塑艺术创作的基础来表述,但也不难从中领悟出另外一些道理。观念雕塑是当代雕塑艺术创作更高的层次,而雕塑观念是雕塑创作的重要基础。我在大型紫砂陶浮雕创作过程中,依赖新的艺术观念,重新审视了传统之后,孕育出了大型紫砂陶浮雕的创作手法,从而对传统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形成了又一个课题。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在大型紫砂浮雕创作过程中,传统的因素并未被抛弃,现代观念的渗透给古老的紫砂艺术注入了生机,产生了多种形式,并拓展了纵深的空间。经过十年时间的检验,大型紫砂陶浮雕在室外应用是成功的,这说明了要创造一种新的模式,首先就是在观念上突破。紫砂陶艺术品从室内小巧细雅的博古茶桌上,一跃走向了宽阔而空旷的大型广场和高耸的大型建筑上,成为环境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将其实用的范围转变到一个新的领域,而且丰富了当代浮雕艺术的语言,为古老的紫砂艺术又找到了一条新路。由于材料自身的魅力和传统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现代大型紫砂陶浮雕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因而也就更加具有了时代感和区别于其它陶制艺术品的特色。
在大型紫砂陶浮雕的创作过程中,制作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由于观念更新,原有的技术无法满足具体的需求,特别是怎样才能够让每一块几十斤重、十多厘米厚的单体紫砂砖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下不变形、不炸裂而且色彩饱满、外形又完好无损地烧制成功。这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工艺制作和雕刻艺术创作相结合的问题。
在配制原料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解决坯与砖变形这个难题。经过无数次试验后,才了解到紫砂陶原料的组成结构是其主要的根源。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陶在制作过程中有两次收缩,一是干燥时有一次排水收缩,二是烧成时高温氧化过程中也有一次收缩,这两次收缩过程都十分重要,需加倍地谨慎,不然的话烧制出来的紫砂陶就成了次品。这其中有的是因为在干燥过程中泥坯砖开裂,有的是在烧成过程中产生的开裂或爆炸,这两个过程都决定了能否烧制出完美的紫砂陶制品。其次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紫砂陶泥坯砖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讲是致命的,必须用心制作,因为每一块紫砂泥坯砖都是靠人工打制出来的。如果粗心制作或砖体内部因打制时用力不均留下空气,或搬运时手法不对等原因,都会造成砖体内部结构严重损伤。不仅如此,在烧制前这些问题还是无法发现的,一旦入窑,再经过高温烧成,就必然会先开裂再变形,最终成为次品,其损失也无法弥补。其三,干燥的过程仍旧是很重要的,一块十几厘米厚的泥坯砖在自然空气条件下,几乎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干燥,按照要求必须进入烘干房烘干。因为空气中含有水份,而含水份的砖是不能直接放入窑炉内烧成的。因窑内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而泥坯砖内部含有的水份来不及排出,就会造成冷热不均,产生爆炸,致使泥坯砖还未进入烧成带就彻底损坏。其四,是在烧成时间上进行科学和严格的控制。在烧制过程中窑炉内共分五个温度带,即预热带、升温带、烧成带、降温带、冷却带。这些温度带都非常重要,只有准确地掌握了时间和温度的标准,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烧制,特别烧成带,是决定烧制出来的紫砂砖色彩深浅和凝结程度的关键地带。倘若时间烧长了,温度相应就会过高,紫砂陶砖因收缩过大会变得很小,其色彩也会变得黑暗无神;倘若时间烧短了,温度必然不够,也使紫砂陶砖烧不熟,更无精神,因收缩变小体积达不到要求标准,且结构凝结松散,其色彩也变得又淡又寡,缺乏应有的内在美感。只有相应的时间,配合应的温度,烧成出来的紫砂陶浮雕,才能够“形神兼备”。其五,在安装大型紫砂陶浮雕时,由于其重量和面积都较大而必须分成若干个几十平方厘米大小的版块,因此就产生了版块相互之间的接缝问题,这是目前陶制品所无法解决的大难题,也是因为材料性质而存在的固有的缺憾。而我则充分利用了这一缺点,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观念,构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制作紫砂泥砖时大小相同,但厚薄不一,组合拼排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光与影的作用,紫砂陶浮雕自然就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觉:高低错落,凹凸有致,既统一又丰富,经过雕刻后产生多种肌理和节奏,并富现代美感,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残缺美。
由于火的作用,紫砂陶砖在烧成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原因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紫色。当成千上万块紫砂陶砖有序地拼排在一起时,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并在光线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凝固了一股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大型紫砂陶浮雕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大型紫砂陶浮雕,在室外建筑和广场上应用后显示出来的完美效果和新奇感觉是其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创作大型紫砂陶浮雕过程中,除牢牢掌握其材料的性能外,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观念上不断更新,不仅要寻求高水准的制作工艺,探索出最适合于表现内容的新的艺术形式,而且还要充分体现紫砂陶文化的内涵和气韵,创造出其独特的风格。紫砂陶砖经过1160℃高温烧制后会变得很坚硬,可以经得起风雨岁月的侵蚀而永不变色,永不风化。
在原料配制时,加进“骨料”(紫砂陶原料结构组成之一)之后,就解决了干燥和烧成时的主要问题——变形,同时也减少了收缩系数,降低了烧成温度。另外,增加砖体厚度、规范了砖的尺寸都为雕刻泥坯增加了一定的空间。在泥砖拼排形式上追求变化,应用现代艺术语言进行雕刻创作,无需再翻制模具,完全保留了雕塑家原汁原味的雕刻技法和表现风格,充分展示着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面对材料和内容时所碰撞出的灵感与火花以及表达的思想、释放的情绪和抒发的感情等。紫砂陶浮雕在经过火的洗礼和高温的熔炼后,显示出了古老、粗犷、浓重、豪放的力与美,透着直率与灵气,耐人寻味。
上一篇: 浮雕的形式语言(语言的礼物浮雕)
下一篇: 雕塑仿古砖的设计方向与设计方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