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一纸千金”和“一张废纸”仅一步之遥
1995年,在杭州的一场书画拍卖会上,发生了一件让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一幅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拍出了11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但拍卖刚结束,就爆出此画为赝品的消息,令买方无法接受。于是他拜访了在画上题跋的两位著名鉴定家谢稚柳和徐邦达进行查证,结果出乎意料。
徐邦达展开画轴一看,便认出画上的题跋是他的真迹,但画本身无论是笔锋还是设色都与真迹相去甚远。原来徐老4年前曾经鉴定过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的真迹,并有题跋。现在这幅赝品上的题跋,正是从那幅真画上“移花接木”拼凑上去的。
但谢稚柳却认定此画就是张大千的真迹。谢老也记得三四年前,曾有人拿来这幅画请他鉴定,当时画的左下方,在画芯之外已有人做过鉴定评语。如今这幅画,无论是画、印、题款,都明白无误地确定是张大千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
徐邦达是吴湖帆的入室高足,被尊称为“国眼”,长期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谢稚柳也是现代著名书画大家和鉴定家,早年还与张大千交往甚密,曾与张大千一起去敦煌搞过研究。这两位大师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买卖双方争执不休,而此画究竟是真是假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定论。
与普通的赝品不同,假画在收藏领域始终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在大家为张大千这幅画是真是假争红了脖子的时候,有多少人想到,张大千本身也是画假画出身?他仿的石涛,又曾骗过多少鉴定大师的眼睛?“书画有时候就是这么好玩,没有真假,也没意思了。”收藏书画十几年的叶金荣律师感叹道。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赝品却是书画领域最大的“顽症”。一百万元的名画和一张废纸之间这一步之遥,曾让多少人捶胸顿足。
上一篇: 工具材料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