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画的风水场,包括气场和心理场。
书画可以营造气场与心理场。
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民间艺术。汉字符具有预测事变的神秘色彩。汉平帝时,王莽首前利用谶纬符瑞,预言天命要他作皇帝,这时符象征着上天的意志,是天命神令的指示。在早期道教中,也把符文看作是上天下达神明指令的手段,是天神给予的信物。符文的驱邪治病说始于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时期。魏晋南北朝以后,符文被道教各派采用,符的意义更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法师画符用的是毛笔、墨锭、清水、朱砂、黄色土纸。符文是一种画在纸上的象形会意的文字图形,道教把它看作是人与鬼神交际沟通的媒介。
道教中有所谓“符箓派”,是道教中以符箓咒语驱鬼治病为主的各教派的通称。从古代巫术和民间鬼神信仰发展演化而来。早期以太平道、五斗米道为代表。南北朝隋唐时兴盛的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龙虎山天师道,以及宋元时新兴的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东华派、净明道、太一道等,皆属于符箓道派。以上诸符箓以天师道为首,在元以后逐渐集合为正一道,与全真道为首的丹鼎派并立。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巨著《千金方》收录了许多治病的符。
周易八卦及河图、洛书,也可以看作是“符”。
符是一种构筑特殊气场的汉字笔迹。画符者通过汉字书写营造心理氛围,形成气场之势,让接受者从心理上感应,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
符具有科学性,也就是笔迹心理学上的科学性。
书画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具有个别的、具体的,但在具体的事象中又蕴蓄着人类的普遍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书画形式是世界上独特的艺术符号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书画符号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物化,一种生命的永恒滞留。它是在充满着生机勃发的时空里展示着生命的舞蹈,弥漫着生之气息。其节奏感、运动感、生命感,是构筑书画艺术的要素。
苏轼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书法如此,绘画亦如此。线条是人,书法是人,画面是人,笔迹是人。
从易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神、气、骨、肉、血与五行连系起来,神为木,金为骨,水为血,火为气,土为肉,从中可以发现阴阳、五行在书画符号中的神奇内蕴。
书画的“意境”来自对“易理”的领悟,并将它的美妙转达化为笔墨线条。意境的创造是在笔下线条的运行、往复、曲折、盘旋等过程中进行的。线条的千变万化不能离开“易道”。比如,行草书的“神”与“气”,与人之“神气”、天地之“神气”密不可分。又比如山水画在笔墨技巧上的各种皴法,都是线条的的流变,都是符号的体现。伍蠡甫前生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说:“从线条的动力看,其力内蕴,可见于古雅一格;其外露,则近乎奇倔一格;其力似乎不足而实未尽,常带含蓄,耐人寻味,多半居于生拙一格;其力不发而不可收,奔腾弗息,而又娇柔终饱满不衰,则为纵恣一格的特征。至于落笔之际,线条之动力、动势、动率三者皆若不经意,却又相互配合得恰到好处,则偶然一格有之,而获文人画艺术风格中,如能达到这一境界,要算得最为难能可贵了。”应该说伍前生就画论画只说对了一半,没有阐明“力”、“格”、“可贵”的实质是什么。以巫氏易艺的理论认为,这些“力”、“格”的实质,就是“易道”,就是石涛所说的“一画”和“太朴”。
我认为一幅好的中国书画作品,一是表现易学、易道、易理;二是纯粹以易学、易理、易道作为书画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等艺术门类)研究和创作的基础;三是以阴阳、八卦、五行等易学数理作为评判、欣赏、鉴定书画艺术的标尺。
我创立了“周易笔迹学”一说,用易学的观点进行笔迹心理分析,从笔迹预测吉凶祸福,从笔迹鉴赏中国书画。特别是以易学理论作为书画鉴赏之标准,使中国书画的精旨得以发现,令中国书画界豁然开朗。
另外,高雅的书画作品品位也很重要,名家大作跟一般的行画装饰画也差异很大,行画、装饰画适合于低档的家庭装修,如果讲求品位还是应该选择名家作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中国书画交易网(http://www.51je.cn)看看,您也许能挑选到价位不高,又极具升值空间的名家作品。
上一篇: 书画与易学风水解密
下一篇: 书画作品的易理功能开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